今年2月12日,本报第二版发表文章披露,人民音乐出版社69岁的离休干部林绿称,《找朋友》词曲是他1950年创作的,原名《好朋友集体舞》,当时他在中央戏剧学院舞蹈团任乐队副队长。
时隔不久,记者又接到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退休干部宋扬的电话,她说她是《找朋友》的著作权人。
3月18日,年近七旬的宋扬女士在她家中对记者说,《找朋友》是1950年初夏,她在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辅导跳集体舞时创作的。原稿在屡次搬家和“文革”的抄家中遗失,但她找到了1952年再版的《少年舞蹈》一书作证,并说书中的《圆圈舞》一曲就是现在流行的儿歌《找朋友》。
从曲谱上看,《圆圈舞》除了曲名与《找朋友》不一样外,与《找朋友》还有两处不同:一是《找朋友》有8小节,《圆圈舞》是20小节;二是《找朋友》有歌词,《圆圈舞》没有歌词(见附一)。
宋扬说要解释这两个问题,就要从她的创作过程详细说起。1950年3月,她从青艺演员三队调到青艺文运科负责群众文艺工作,在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辅导跳集体舞时,她发现学跳舞的青年人有机关的也有工厂的,彼此间不熟悉,跳配合动作有距离感,十分别扭。于是她就想到了现在《找朋友》的歌词,然后再谱上曲调,连跳带唱创作了《圆圈舞》。在会见记者时,她提供了一份打印的《几点说明》,文中写明了1950年她创作的《圆圈舞》的词曲(见附二)。这个说明中的《圆圈舞》的词曲和《少年舞蹈》一书中的《圆圈舞》并不一致,却与社会上流行的《找朋友》的词曲基本一样。
为什么为跳集体舞而创作的《圆圈舞》词曲与《少年舞蹈》中的《圆圈舞》又有如此差别?宋扬说原曲就是她在《几点说明》中所写的样子,只不过在编书时对原曲作了一些改动,为什么要改动,一方面是为了突出舞蹈的特色,要跳起来更尽兴、更欢快,所以就将原来8小节的《圆圈舞》,用重叠和反复的方法拉长到20小节,但主调没有变。拉长后的曲调很难再填上歌词,她索性舍弃了歌词。另一方面,因为书中还有她作词曲的《小朋友舞曲》,歌词与《圆圈舞》十分接近,《圆圈舞》就没有刊出歌词。另外由于最初教集体舞时编创的就是《圆圈舞》,《找朋友》只是唱词,所以在编书时歌曲题目还是定为《圆圈舞》,而不是《找朋友》了。
对于这本32开的《少年舞蹈》一书,宋扬说当时是应团中央青少部的要求“将集体舞整理出书,面向全国推广”,由她将所教的集体舞汇编成书的。记者看见书的封皮上清楚地标明“宋扬编”三个字,初版时间是1951年6月。
书中共收集了13支舞曲,每支舞曲都没有注明词曲作者。只有三支舞曲指明了出处,如在《邀请舞》的曲前注明:“匈牙利民间舞曲,是1949年8月中旬中国青年代表团出席参加第二届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节,在布达佩斯向匈牙利青年学了带回来的。”《赶集舞》前写明:“这是康藏高原上的兄弟民族———彝族见面时跳的舞。”还有一曲是在歌名上就有了出处的《乌克兰集体舞》。宋扬指着其中的《小朋友舞曲》和《欢乐舞曲》说:“我清楚地记得这两支歌的词曲都是由我创作的。”她介绍说,书中《翻身农民真快乐》、《快乐舞》、《胜利的太阳红》等舞曲的词是她填的,曲是谁作的就记不得了;另外,书中《全世界人民团结紧》的曲词“嘿啦啦啦啦嘿啦啦啦,天空出彩霞呀,地上开红花……”是不是她作的也记不得了,但舞是她编的。
当问及《圆圈舞》是否是集体创作时,宋扬女士说那时搞集体舞是个新工作,很少有借鉴,当时她独挡一面,编舞、作词、作曲都由一个人独立承担。《圆圈舞》的歌词曲是在实际工作中即兴创作出来的,没有借鉴什么,况且谁又能找到比这更早的《找朋友》?她说这首歌是怎样被哼唱出来的她已记不清了,也不应再苛求她去回忆了。